讓技能大師成為全社會追捧的明星
全國人大代表傅國濤,是一名技術工人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。他建議:“培養技能人才要從青少年抓起,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、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圍,讓技能大師、大國工匠、技能專家成為社會追捧的明星?!?/p>
中國式現代化,是十四億人的現代化,艱巨復雜,前所未有,這要求更多勞動者成為技能人才,實現“人口紅利”向“技能紅利”躍升。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,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;壯大技能人才隊伍,任務迫切,潛力巨大。
近年來,我們欣慰地看到,五一國際勞動節、職業教育活動周、世界青年技能日的宣傳活動越發熱鬧,“中華技術大獎”“全國技術能手”“大國工匠年度人物”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等獎項表彰力度持續加大,展現技能人才風采的宣傳片、紀錄片、短視頻和影視劇不斷增多。
但也要看到:社會上對藍領的刻板印象仍未徹底破除,“重學歷、輕技能”的觀念仍未扭轉。進一步提高藍領社會地位,打造技能人才的美好形象,是新時代的強烈呼喚。
筆者認為,目前媒體常見的技能人才宣傳報道,應著力更新形式,進一步可視化、沉浸化、年輕化。
去年底的世界技能大賽中,中國獲21枚金牌,蟬聯第一。一名“00后”職校學生“刮膩子”“涂大白”奪得首金。消息引起熱議。許多人第一次知道,如何抹灰讓墻壁邊角挺直,表面凈白光滑,是一門精深的學問。網友感慨:怪不得高級技術工人從來都是短缺的,鉆研一門手藝,比扎堆去當白領更精彩、更瀟灑。
“刮膩子金牌”的故事教育青少年:一門手藝足以發達,外加學校教的化學、數學、美術知識,如虎添翼,人生道路會越走越順。
這一輪熱議啟發我們:高技能人才的宣傳大有文章可做,推陳出新,就能“破圈”,吸引更多普通人關注。
青少年是形成人生觀和職業觀的關鍵時期,可感、可親、可敬的榜樣非常重要。尤其是我們文藝作品和影視劇,應讓更多技能人才成為主角,著力弘揚“勞動光榮、技能寶貴、創造偉大”的時代品格,展現“人人皆可成才、人人盡展其才”的理想境界。在這一方面,目前的實踐還難以盡如人意,比如很少看到以藍領為主角的影視劇。
就像傅國濤代表建議的,一定要讓技能人才成為全社會追捧的明星。應加速營造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圍,借助榜樣力量潛移默化,將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”內蘊于心,共同奔赴“人人出彩、技能強國”的美好明天。
鄭重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